我系2012级历史学专业员工到南山开展实践教学活动

作者: 时间:2013-06-27 点击数:

根据《中国历史文选》课程教学计划,政法系2012级历史学专业同学于6月21日上午在谢铭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宜州市南山开展实践活动。

南山在宜州城区南郊2公里处,有摩崖诗刻数十处,对宜州地方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。同学们首先来到了“御碑亭”,亭内原来放置有嘉庆皇帝赐予宜州142岁寿星蓝祥的诗词碑刻,现在只有亭,碑刻已存放在宜州市博物馆。接着前往北面山麓的一小石泉处,人称“寿泉”,四季不枯不涝,泉水清冽,蔚为奇观。 沿着山路向上走,看到悬崖上清代镌刻的“寿”字。接着往北走,到达南山北麓的龙隐洞,传说这里有地下通道穿过龙江河底可到达白龙洞,洞轩敞如屋,中有石龙呈现昂奋爪之势,壁间现鳞甲之痕,龙身若隐若现,似有乘云隐去之状,故名“龙隐”。龙隐洞旁的石壁上刻有武襄公余靖七绝:“草铺横野六七里,笛弄晚风三四声。归来饱饭黄昏后,不脱蓑衣卧月明。”,这首诗据考证是余靖的作品,被录入《千家诗》。

龙隐洞前南山寺,旧称广化寺,宋真宗时曾赐御书藏于寺侧御书阁中,历代重修,规模宏伟。清代慈禧太后寿诞,庆远府曾以南山寺景雕成檀木屏风献上。今寺庙已毁,连屋基遗址也没见到。随后,同学们对双门洞进行了考察,研读了洞前峭壁上宋代将军镇压抚水州人民起义领袖莫文的“凯旋碑”和知州沙世坚镇压毛南莫文察起义首领的记事碑等,这两块碑刻是研究毛南族的重要史料。同学们还考察了桄榔洞及其他的一些碑刻。

在谢铭教授的详细解说下,同学们对宜州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通过这次活动,同学们更直观地学到了很多宜州地方历史知识,帮助同学们从活动过程中由感知历史,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历史求真意识。(通讯员  黄霞 唐松萍)

 

 

张自明于双门洞题“紫华福地”




版权所有 js金沙老品牌(中国)控股有限公司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